里仁学校旧址作为革命老区文家市一个重要地理标志,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他见证了1927年秋收起义部队会师文家市的情形,秉承了其前身文化书院的风气,培养出了胡耀邦、杨勇、陈绍常等近现代湘籍名人。学校虽几经严重受损,但当地人重视教育的思想一直没变。现纪念馆内收藏的两块原里仁学校功德残碑,向我们真实还原了战争年代当地乡绅筹资重修学校的历程。
两块原本大小一致的青石板石碑,第一块从中断裂了,另一块左上部缺了较大一块。拼凑起来较完整的第一块,长约86厘米、宽约64厘米、厚度为2.2厘米。两块石碑表面有不少磨损痕迹,但绝大多数字迹依然清晰可辨。
“里仁小学创自前清末叶,迄今逾三十年。其间之盛衰、变更者屡矣……”碑文从学校创办之初的情形写起,历述了学校由狭窄的槐树下搬迁至文华书院教室等大事记。又写道,民国十九年(1930)学校前栋毁于火灾,一切教具荡然无存。
“迨二十四年,乱稍戢(停止),我郊人士伤学校之衰,致青衿之欢,于民生凋敝之余,议谋恢复。”据碑文记载,里仁学校在1935年重修,众人筹资数百上千银元,由团体组织到个人,由贰佰元到三四元不等,尽列于其上。
“学校失火后,由于教学场地限制,高小阶段减少了2个班级。”原文家市镇教育办主任刘声光这样回忆到,根据史料记载,当时同时被大火意外烧毁的还有旧时文华书院内的关帝庙和魁星楼。“在时局动荡的时候集资重修教学楼,可见当地人对教育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