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

风土民俗

《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
时间:2017-06-12 10:05
   
词作者徐叔华
    “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的水路到湘江……”20世纪50年代,一曲《浏阳河》唱遍三湘四水,又传唱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奇怪的是,在成歌后大约20年的漫长岁月里,这支歌的词曲作者似乎消失了,《浏阳河》被当作无名氏之作咏唱着。
谁是《浏阳河》的词作者
    就歌曲而言,在大多数情况下,先有歌词后有曲,《浏阳河》也是这样。
    1950年9月,湖南省湘江文工团土改工作队来到长沙市东郊浏阳河畔的黎托乡,一边帮助农民土改分田,一边创作反映农民新生活的文艺作品。
    当年19岁的《浏阳河》词作者徐叔华就是文工团的一员。他有一副好嗓子,爱唱民歌。来农村参加土改每天劳动,文工团的小伙子喜欢在傍晚跳进浏阳河洗个澡。浏阳河水清澈柔滑,徐叔华突然有所悟,说:“浏阳河不晓得弯了多少弯,才把这么好的水送给我们洗澡哩!”这是他对浏阳河的最初感受。
    很快就秋收了,分到了田地的农民有了种粮积极性,交公粮也畅快,送粮路上,颇有些你追我赶的味道。徐叔华受到启发,打算编一个小歌舞剧“送粮路上”。当时,土改工作队队部设在一个祠堂里,徐叔华经常参加会议,很晚才回住户。有一天回来又很晚,天黑路窄坑坑洼洼,他一个趔趄差点儿栽到路边的水沟里。正是这个趔趄触动了他的构思:爷爷和孙子推着小车送公粮,在路上和一位青年人你追我赶,一不小心车陷水沟。因为粮食装得多,爷孙两人力气小抬不动,请一位青年人帮忙。青年农民有意逗乐,对小孩说:你答得出我的问题就帮你抬。于是引出如下的唱词: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的水路到湘江。江边有个什么县呐,出了个什么人世界把名扬?……歌舞小剧本《双送粮》就这样诞生了。
谁是《浏阳河》的曲作者
    一年后的1951年,湘江歌剧团在招收了一批新人后成立。剧团15岁的女歌唱演员龚业珩崭露头角,接演了《双送粮》中拉车的小孙子角色。这年春天,全国调集歌舞作品去北京参加选拔,入选者将前往布拉格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表演。《双送粮》是湖南省送选的作品,进京前自然还要打磨一遍。
    5月,《双送粮》演出小组来到武汉,参加中南区选拔并顺利入选。但是主持者要求,将《浏阳河》曲调由原先套用的京剧曲调《小放牛》改换成湖南民歌的调子,因为剧中其他两个唱段用的是湖南花鼓戏腔调,《小放牛》夹在其中实在不协调。
    当时徐叔华另有任务没有参加演出,领队储声虹将临阵换曲的任务交给了乐队指挥兼打鼓的朱立奇。时间紧迫,刻不容缓。朱立奇灵机一动,想到自己一年前演过一个湖南花鼓戏《田寡妇看瓜》,其中有一个《送瓜调》用的是湖南祁阳小调音乐。作曲是长沙市工人文工团的唐璧光。那个小剧写的是青年农民秋生,自幼父母双亡,生活无着,常到田寡妇的菜园偷瓜。建国后土改,他分得了土地,自食其力,决心重新生活,将种出来的瓜还给田寡妇时有这样一个唱段:“田大娘,细听我来讲,如今的世界大不同。中国出了个毛泽东,领导我们穷人翻了身。”能不能将这个曲子套用到《双送粮》上来?当时朱立奇接触到的湖南花鼓调有限,别无选择,决心一试。他大胆地改动了原曲的节奏,将原曲的慢四拍改为快二拍,使改编的曲调表现出欢快的情绪。几个演员试唱试演,都认为很成功。民乐伴奏齐芝田灵感闪现,拉出了欢乐的过门,完成了乐曲的衔接。中南文化局的领导审看时心花怒放。这个总共15分钟的小歌舞节目通过了。根据上述情况判断,《浏阳河》曲作者是唐璧光,朱立奇、齐芝田配器。
主席爱上了《浏阳河》
    《双送粮》进京演出,很受欢迎。1951年5月22日关于西藏问题的和平谈判成功,在中南海签字。签字仪式后要演出几个节目助兴,《双送粮》入选了,到怀仁堂为政治局委员们表演,其中也包括人民领袖毛泽东。
    演出开始,小演员龚业珩拉着小车先出场。她的眼睛只顾在前排观众中寻找毛泽东,没料想舞台打了蜡,脚底一滑,才走了两步一下子就摔倒了。眼看演出要砸锅,演对手戏的詹仲坤急中生智,临时加了一句台词道:“孙妹子,起来赶路洒!”小演员即刻爬起来,戏也照常演下去。救戏的台词和乐队伴奏都恰到好处,天衣无缝,演出大受欢迎。第二天讲评,艺术事业管理局局长周巍峙对大家说:昨晚上毛主席看了《双送粮》,很喜欢,起立鼓掌,点头微笑。这下子《双送粮》一炮打响,随后中国唱片公司录制了唱片第51205号,在全国发行。
    毛泽东确实爱上了《浏阳河》。20世纪50年代初,中南海春耦斋每星期六晚上总要举行舞会,毛泽东是经常来的。他到场后总会在沙发上坐一会儿。通常情况下,乐队为毛泽东奏起的第一支曲子就是《浏阳河》,于是刚才中断的舞会重新开始。一位多次参加春耦斋舞会的人说:“毛泽东是喜欢听民族音乐的。每当听到他喜欢的《浏阳河》,他的目光立刻变得柔和了,情思悠悠,仿佛走进了一个梦。”
    1952年10月,湖南通俗读物出版社编辑陈迪找到徐叔华,联系出版《双送粮》文学剧本和乐谱。徐拿出了文字稿,又找朱立奇要音乐资料。这就涉及曲作者的署名。朱立奇有气度,成人之美,将曲作者写为唐璧光一人。《浏阳河》的对答全歌共两段: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的水路到湘江?江边有个什么县?出了个什么人世界把名扬?第二段:浏阳河,弯过了九道弯,五十里的水路到湘江。江边有个湘潭县,出了个毛主席世界把名扬。
    《浏阳河》年轻的词曲作者们正满怀激情地投入新的创作,“反右”开始了。曲作者唐璧光和原曲改编者朱立奇、齐芝田被划为“右派”,徐叔华被划为“中右”、开除党籍。1959年,阿尔巴尼亚艺术家代表团到湖南访问,提出联欢时唱一支湖南民歌,请接待方提供歌谱。结果《双送粮》插曲入选。《双送粮》是节目名,其中的插曲该叫什么呢?干脆以第一句歌词作为歌名,就叫《浏阳河》。因作者全是“右派”,“贱民”没有著作权,故署名“湖南民歌”。
谁来修改《浏阳河》歌词
    20世纪70年代初,《浏阳河》又打了一个弯儿。1971年8月,年近八旬的毛泽东到南方视察途中,于下旬到长沙停留数日,下榻于蓉园宾馆。湖南省革委会为毛泽东组织了一次专场电视演出。调集了“移植样板戏”花鼓戏《沙家浜》,还有湖南当地传统祁剧、巴陵戏的小片断。歌曲《浏阳河》也在其中,所有演员来到湖南省水利厅4楼的大会议室演出,毛泽东在蓉园宾馆内观看电视直播。浓浓乡情触动了毛泽东的情怀,他听完了《浏阳河》后,情不自禁地说:“再来一遍。”直播现场完全靠电话指挥,听得指令传来,独唱演员赵海兰马上又唱了一遍《浏阳河》。当时,她完全不知道毛泽东在观看演出。
    毛泽东看过演出后离开长沙去南昌。华国锋于领袖离开后传达了毛泽东的观感,提到了毛泽东听不够《浏阳河》的情节。毛泽东听不够《浏阳河》,也能说明《浏阳河》确实短了一些。于是湖南省文工团负责人决定扩展《浏阳河》。当时的军队“支左”负责人、文工团长崔文耀将任务交给了原先曾在同一个部队服役的乐手,又找来一位歌唱演员协助,由前者将原歌词新写出几段。谁知新上手的作者将歌词换了韵,与原先的“江阳韵”不一致。文工团负责创作的领导胡书锷还向团长崔文耀、副团长王尽才指出,新词非但走韵,词中有“运粮到湘潭”之句,存在常识性差错。以当时的气氛,赞颂领袖的歌词中出现了“常识差错”,使文工团负责人紧张起来。王尽才对胡书锷说,干脆老将出马,你来改吧。
    胡书锷说,我改不合适,这支歌的作者就在我们团嘛,还是应该由徐叔华来改。崔、王同意了胡的意见。崔文耀将徐叔华从楼下唤来,亲自交代任务。他甚至提示性地说,毛泽东经历了八次路线斗争,都胜利了,歌词也可以写八段。
    徐叔华受命后不敢怠慢,赶紧铺纸命笔。他对那两人的新添词不满意,遂将韵脚改回“江阳韵”。最初他扩写了八段词,之后感觉不妥,便逐渐改成了5段词。其中新添三段:
    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五十里的水路到湘江。江水滔滔流不断哪,比不过毛主席恩情长。
    毛主席,像太阳,他指引着人民前进的方向。我们永远跟着毛主席,人民的江山万年长。
    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两岸歌声响四方。幸福歌儿唱不尽哎,歌唱敬爱的毛主席我们心中的红太阳。
    徐叔华此时的创作心境,与当年最初创作《双送粮》时已不可同日而语。新写词与原词相比,叠加了对领袖的颂扬之语,至于这样会不会有加重个人崇拜之嫌,那时完全顾不上了。客观地说,后三段词已比原两段词逊色一分。从后来广泛流传的角度来看,也说明前两段原词更加受到人们的认可。
    1974年5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战地新歌》第3集收录了新改写的《浏阳河》歌词和简谱,署名是“湖南民歌,湖南省文工团歌舞队改词”。
    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结束了。经过调查,《浏阳河》的词曲作者的“右派”问题全系子虚乌有,他们恢复了名誉,也恢复了在自己作品上的署名权。     1990年,《浏阳河》作者向湖南省文化厅提出了《浏阳河》的著作权问题。湖南省文化厅政策法规室于1992年11月8日向国家文化部政策法规司递交报告,确认《浏阳河》应以下列方式署名:作词徐叔华,原曲唐璧光,朱立奇、齐芝田等集体编配。
    本文摘自2011年《新湘评论》第14期  作者: 钱 江
 

主办单位: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08641号
地址:湖南省浏阳市文家市镇   邮编:410315
电话:0731-83768005   电子邮件:www.wenjiashijng@163.com

公安备案号:4301810200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