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耀邦在舅舅家
时间:2017-06-11 12:43
胡耀邦的外祖父叫刘大晋,家住文家市镇五神岭黄花冲村,以农为主,兼做花炮。
胡耀邦深受外公、外婆一家的影响与教育,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勤奋向上的美德。
胡耀邦的五舅刘元阶,粗通诗书,性格豁达,为人厚道,无妻儿,在五神岭将军庙守庙。儿童时代的胡耀邦自然是外祖父一家的常客,且与外祖父家的小裔棠玩得特别好。
胡耀邦在文家市里仁学校读高小时,每逢星期天或其他假日,总喜欢挎着书包步行到离文家市8华里的五神岭将军庙去。元阶先生非常关心他这个精灵的小外甥,常跟小外甥讲一些有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封神演义啦,西游记呀……特别是常对着庙里的三尊将军神像讲欧阳金甲将军戌边抗敌、英勇立功,受到皇封和世代庶民顶礼膜拜的故事。教育耀邦做一个纯正、厚道、有正义感、心忧天下的好孩子。胡耀邦十分听舅舅的话,每次来到庙里都要帮舅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挑水、做饭、洗衣、打扫卫生等等。
当时,五神岭将军庙是浏八区第十三乡苏维埃政府及工农赤卫队、农民协会的办公地,常有共产党人、革命志士在庙里开会、办事。元阶先生虽不是共产党员,但同情革命,支持革命,并乐意为革命做一些有益的工作。胡耀邦在里仁学校受到进步师生的影响和当时革命形势的鼓舞,他一方面刻苦读书,一方面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担任了里仁学校的少年先锋队长兼宣传组长。这样,胡耀邦每次来到五神岭将军庙都积极参加十三乡苏维埃的工作,帮苏维埃的领导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为重要会议放哨,为领导们送信,帮助乡儿童团开展工作,书写、张贴革命标语等。
当时,五神岭、黄花冲一带是国民党统治区,苏维埃的活动处在地下状态。白天是白匪的天下,晚上则是共产党人、革命者活动的良好时机。由于小孩子不惹人注意,又机灵,所以张贴宣传标语的任务就主要落在儿童团员的身上。十三乡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们总要派小耀邦晚上出去贴标语。胡耀邦熟悉文家市到五神岭这一带的地形,他主动要求带领胡里秋、余代炳、余代松等去那边张贴标语。白天,胡耀邦躲在舅舅房里帮刘秘书写好大量“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国民党”,“打土豪,分田地”,“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实行共产主义”之类的革命标语,晚上,他就领着小伙伴们摸黑出去张贴、散发。为了能准确无误地区分出谁是“自家人”(革命同志),胡耀邦给儿童团员们想出了许多经常变换的统一暗号,如歪戴帽子,挽左((或右)衫袖,扎左(或右)裤腿,解开衣襟的第一个钮扣等,同时配上接头时的口令,如“今天发什么风?”答:“发东风”(意即东风压倒西风,革命力量压倒反动力量)等。晚上出去遇见人,既对暗号又对口令,是自己人则可放心地干,不是自己人则好早些脱身。小耀邦每次出去活动,总要吩咐小伙伴们:“我俚几个人不要挨拢了,每个人之间要隔开五、六步远,一旦有情况,大家便可以自己跑开!”就这样,小耀邦领着儿童团员们将苏维埃的宣传标语张贴、散发到了接近文家市街上的寒婆坳茶亭、黑石嘴一带。其他几个组的儿童团员们也照着胡耀邦想的办法,将革命标语贴遍了十三乡苏维埃政府管辖的所有区域。对宣传群众、组织群众、鼓舞群众、威慑敌人、瓦解敌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每当小耀邦等各路儿童团员们深夜回到五神岭将军庙时,苏维埃的领导们都免不了伸出拇指夸奖:“你们干得好,吃了累,好伢崽,明天早点来!”孩子们受到了领导的赞赏,心里头比喝了蜜还甜,他们越干越欢,越干越精明,每到断黑时分便不约而同来到将军庙领受新任务。
孩子们干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晚上出来夜游的人多了,路上常能碰上不明不白、鬼头鬼脑的人,有时也确实惹了麻烦。原来每天早上出现在各地大量革命标语惹恼了白匪,他们想弄清革命者的神秘活动,晚上派出一些狗腿子盯梢摸情况。针对这种异常情况,胡耀邦一方面及时向苏维埃领导汇报,要求领导加派赤卫队员出去处置紧急情况,保护他们的活动,同时拟了一条“七十二行早回家,晚上杀了莫怪他!”的警告标语四处散发(意思是奉劝各行各业的人晚上不要轻易出门,一旦被人杀了头,那就别怪罪他人了)。这些标语的出现吓得那些作乱的白匪狗腿子们魂不附体,再也不敢出来干扰革命者的活动了,从而维护了地下斗争的环境……。
小耀邦的出色才干深得当地革命者的喜爱,都逗趣他说:小胡哟,我俚要(耀)你帮(邦)!都对元阶先生说:“你这个小外甥是个精灵鬼,将来定有出息,定是国家的栋梁!”说得元阶先生心里头热乎乎的。
胡耀邦虽个儿不高大,但上树、爬山、游泳、做游戏样样比伙伴们精通,加上他有文化,见识比别人广,在里仁学校又是干少先队队长,在五神岭虽是他表侄刘裔棠当了孩子们的头儿,实际上却是胡耀邦任“总指挥”,所以他在五神岭、黄花冲一带的孩子们中极有号召力。孩子们也从不把他当外人看待,不但爱和他玩,爱和他一起做事,也最肯听他的“指挥”。每逢星期六或其它假日,孩子们都要三三两两相互打听胡耀邦是否来将军庙了。一旦听说胡耀邦来了,孩子们便相聚到将军庙,而胡耀邦也确实象在里仁学校指挥少年先锋队一样,也把这一带的孩子带得乖乖的。他们去龙骨坝等地的河里洗冷水澡,小耀邦一声“令”下,只见一个个光溜着身子的孩子便一头栽进了水潭。小耀邦命令“开始战斗”,水面上便飞溅起阵阵浪花……小伙伴们在打水仗呢!而一旦小耀邦发出“上岸”的指令,孩子们也便呼地爬上了河岸。一旦小耀邦安排大伙捉鱼摸虾,捉来的鱼、摸来的虾是不许各人归各人的,要么轮着给其中一个小伙伴带回家,要么一起到将军庙里打一餐“平伙”——元阶先生对此是十分乐意的。有时上山摘来了丸珠之类的野果儿,孩子们也习惯地交耀邦“平均分配”——孩子子们管这叫“有福同享”。自然,孩子们也有“有难同当”的时候,比方有一次,郑家象的家中不慎失了火,小耀邦便动员大家,都来帮郑家象一把。小耀邦带头将自己的一身衣裤送给郑家象穿。
胡耀邦常给小伙伴们讲些有趣的故事,讲些他在里仁学校,在文家市看到、听到、干过的新鲜事儿,讲些他初步懂得的革命道理。教小伙伴们唱进步歌曲,还自己编儿歌,久而久之,穷孩子们也就受到了小耀邦进步思想的影响,在幼小心灵中萌生出“革命”的意念,萌生出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与追求,以至后来,这些孩子中的大多数如胡里秋、余代炳、余代松、郑家象、黄大谦、甘厚煌、余代桂、孙发渠、邓喜贵等人都投身到了大革命的洪流之中,他们都成了当地少年先锋队、社会主义青年团中的骨干。长大后,有的加入了工农赤卫队,有的正式参加了红军,成长为革命者,有的为革命英勇献身,有的战斗到革命胜利以后成为老革命、老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