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

红色记忆

胡耀邦和他的老师
时间:2017-06-11 12:45
    胡耀邦由一个偏僻山区贫苦农民的儿子成长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固然是党的培养,长期革命斗争的锤炼及他本人努力奋斗的结果,但也无可否认,在他儿童、少年时代,一批素质较高的教师对他良好的教育与熏陶为他走向人生的辉煌奠定了基础。正是这个原因,胡耀邦终生不忘师恩,位高不忘感谢师恩,在神州青史上留下了感人的尊师佳话。
    父母哥哥是小耀邦的第一任教师。胡耀邦受家庭的影响,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勤奋向上的好品德。3岁时,他就跟着父兄去屋后的苍坊山上拾柴,下地扯杂草。每天一早,他跟着哥哥耀福用树枝在门口的地坪里练习写字、画画,读《百家姓》。他早熟、聪慧、生性灵敏的表现被当时在不远的“种桃书屋”教书的堂叔父胡祖仪看中。刚满5岁,胡先生就头一次破格收耀邦进书屋启蒙。后来,又被胡先生的长子耀清,带到琢玉小学(在今中和镇长寿村)读书。毕业考试,年龄最小,个儿最矮的耀邦成绩居然名列全班第一名,这可乐坏了祖仪老师。1922年,7岁的耀邦进入办在“胡氏家庙”的胡氏族小读书。祖仪先生和其长子耀清也到该校任教。父子俩自然格外喜欢精灵的小耀邦,对耀邦的品德和学业要求很严,而小耀邦也十分听话,总是自觉地接受老师的良好教育,刻苦磨炼自己。
    胡先生起先选用的课本是《百家姓》、《三字经》之类,稍后便是《孟子》、《论语》等。胡耀邦记性特好,学习又十分刻苦。他写得一手好字,诗书背诵如流,反应敏捷,作对子快而工整,答问题见解独到。有一回,祖仪先生当着全校师生向耀邦提问:“胡耀邦,你知道我和你爹妈为什么把你的名字取为‘耀邦’么?”面对这一唐突的问话,小耀邦不慌不忙,大步出列给先生敬过鞠躬礼之后,挺胸昂首地大声回答:“‘耀’字是我的班辈,含有‘光明’,‘光彩四射’,‘光荣’的意思;‘邦’字是指‘国家’,这两个字联系在一块解释就是我长大后能够成为一个治国安邦,名扬中华的人!”小耀邦出语惊人,铿锵有力,师生们面面相觑,无不啧啧称道。祖仪先生更是乐不可支,他紧接着又问:“那我们为什么要把你的字号取为‘国光’呢?”小耀邦不假思索地回答:“希望我能为国争光嘛!”“好”!“好”!“好”!祖仪先生呵呵一笑,一连夸了三个“好”!
    1926年,11岁的胡耀邦以优异成绩考入文家市地区当时的最高学府里仁学校高小部。当时,里仁学校校长陈世乔已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出任文家市地区的首任党支部书记。任国文及历史课的甘恩藻先生以及吴千晋、尤清风等老师都是共产党员。陈、甘等先生大革命失败后牺牲,继任校长兼国文教员甘恩锡等又是进步人士,其他多数教师都是从外地聘来的具有革命倾向的高素质人才。在湖南农民运动和北伐战争的影响下,其时,里仁学校实际上已成为文家市地区的革命中心。年少的胡耀邦被当时的大好革命形势所吸引、所激励。他一面刻苦攻读语、算、地、历、音、体、美、三民主义等课程,一面追随陈校长、甘先生等参加力所能及的革命活动。他和既是同学,又是堂姨表兄的杨世竣(杨勇原名)等进步学生深得陈及二甘等先生的器重,不但经常给他们讲革命的道理,让他们读一些新小说和诸如《中国青年》一类的进步杂志,不但吸收他们参加中国少年儿童团,而且还指定杨世竣担任队长,胡耀邦担任宣传组长。可以说,胡耀邦在两年多的高小学习中,半是读书半是从事革命活动。
    供耀邦到离家20华里的文家市上高小,这对贫苦的山冲农家确实是个不小的负担。陈世乔、甘恩藻、甘恩锡等先生看重胡耀邦的良好品德和学业,也深知这孩子生活上的艰难。每学期,陈、甘等先生都要给小耀邦资助学费,送些学习用品。有时了解到小耀邦缺伙食钱了,先生们便执意叫耀邦到教师食堂免费开餐……
尤其是1929年夏,胡耀邦报考初中的时候,参考学生都进考室应考去了。惟独小耀邦一个人滞留在考室外面东瞧西望,心里着急得很。正在这时,里仁学校的甘恩锡校长走过来问:“小鬼,你怎么还站在外面不进考室去考试呀?”小耀邦沮丧地回答:“我没钱交报考费,人家不让我参加考试啊!”甘先生毫不犹豫地说:“你快进去考试,我跟监考老师讲,钱由我负责。”这样,才使胡耀邦未错过这次机会,结果他又以第一名的好成绩考上当时浏阳县唯一的一所初级中学——浏阳县立中学。该校时任校长吴纪猷极力宣传新思想,新文化,非常重视新人才的发现与培养。一天,吴校长在学生作文比赛优作栏中看到胡耀邦写的一篇文章后,极为高兴,亲自在全校师生中推介。好多老师都喜欢胡耀邦这个聪敏好学,富有责任感的年青学生,如教英语的喻科盈,教数学的吴诚一,教国文的李玉林,教体育的黎谷屯等。喻科盈老师常在胡耀邦的作业本上批以“GOOD”或“YESGOOD”,李玉林老师常让胡耀邦的作文在学生中传观,下的批评总是“优”、“很好”等,黎谷屯老师还指令矮个子的胡耀邦担任学校球队的队长……
    然而也有少数老师不喜欢胡耀邦这些进步学生。训育老师何震武是国民党县党部委员,在讲解三民主义时,何震武总要训斥胡耀邦等进步学生。有一次,何在课上讲,国民革命已经成功,东北三省已回归国人手中,因而对学生来说,正事就是读书,要冷静,要独善其身,毕业后为国效力。方能为个人的前程而奋斗……课后,胡耀邦和同学们在一起议论起何老师讲的课。有同学说:“何先生的话不错。国民革命确已成功,现在我们就应一心读书,将来要想在社会上出人头地就全靠各人的本事了。”胡耀邦却反驳道:“东北三省虽已回归,但日军还驻扎在那里。长江上的外国炮艇依然打着他们的旗号到处游弋。湖南省的军阀走了一个又来了一个。唐生智被打垮了,程潜上了台,如今又轮到了鲁涤平。谁知道下任省主席又是那个呢?我看呀,这个世界还没太平。外国列强还没打垮,军阀也还没有被打倒,国民革命并未完全成功。我们学生是得好好读书,可更要关心国家大事。过去不是常有人说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吗?……”胡耀邦一番大道理说得同学们个个哑口无言,只好瞪大眼睛看着他。这事传到何震武耳朵里,何十分恼怒,要处理胡耀邦,而吴校长却对何的动议不予理会还极口称赞耀邦说得对,第二天就在全校大会上表扬了胡耀邦,使耀邦深受鼓舞。
    ……
    胡耀邦对儿童少年时代一批好教师对他的关心,教育和熏陶是终生不忘,感激不尽的。1981年11月29日,他在写给喻科盈老师的信中就有这么一段深情的话:“……我没有忘记您,没有忘记小学和初中时期其他几位老师,因为这些老师那种正直,廉洁和诲人不倦的精神曾经给了我以巨大的感染力量……。”
    胡耀邦终生不忘师恩,位高不忘感谢师恩,这是他伟大人格的一个方面,他无愧是发扬我中华民族尊师优良传统的典范。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当局调兵进攻文家市,镇压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里仁学校被查封、停办,陈世乔校长,吴千晋、尤清风、甘恩藻等老师受到通缉,被迫去江西九江避难,不久被敌人探悉,惨遭杀害。得此噩耗,少年胡耀邦极为悲痛,他邀杨世竣(杨勇)等同学冒着生命危险前往几位烈士——恩师家悼念、慰问,表达革命师生间的深情厚谊。同时,胡耀邦和学校进步师生一起,不忘恩师遗训,期待革命再卷狂潮。
    1950年,国家刚刚解放,耀邦同志重任在肩,他便通过各种途径查访他儿少时代的老师。当他得知小学老师中仅有甘恩锡先生健在时,百忙中挤空给甘先生写了一封长信,感谢甘先生当年对他的恩德并告慰已经逝去了师魂。同时,他从自己工资中省出50万元(合现今币50元)随寄给甘先生。嘱买些适合的滋补品调整身体,并邀甘先生在自认为适合的时候上北京做客。甘先生每每逢人,总要不无自豪地说:“我在里仁学堂教了二十几年的书,所见最为好学的学生莫过于胡耀邦。当年他在班上的年龄最小,可是他的功课却名列前茅。一个高小学生能写出长篇大论的文章者,这在当时,就属寥寥,若在今日,可断言更是凤毛麟角也。”遗憾的是甘先生不久后即患重病辞世(信件未能保存)。
    以后,耀邦同志又委托浏阳县委、县政府有关部门代他寻访当年的初中老师。六十年代他来湘潭地区蹲点,1962年秋天,他离开家乡30多年后第一次回到浏阳,就到了母校浏阳一中,看望这里的老师并向当时浏阳一中的校长和几个老师打听喻科盈等老师的情况。但由于年深月久,又无档案可查,一中也搞不清喻老师等去向。
    1963年初春,胡耀邦回浏,打听到他在浏阳中学读书时李鸿樾老师的住址,便驱车前往浏阳东乡的三口看望老师。师生在三口公社相见,畅谈心曲,共进午餐,胡耀邦请老师上坐,表达尊师之情,一再询问老师的情况,并嘱公社领导要尊重,关心老师,使得李老师倍感欣慰。1966年春,李鸿樾老师接到江西省人民政府的一封信,邀请他为江西省文史馆馆员,然因“文革”开始而作罢。
    1981年,耀邦同志再次写信到喻老师的家乡浏阳市社港镇打听,经过较长时间的周折,反复查实,耀邦同志终于了解到他当年初中的老师中还有喻科盈老师健在,是安徽省马鞍山矿山研究院的一位退休工程师。他欢喜万分,随即于1981年11月29日给喻老师写去亲笔信慰问并邀喻老师去北京会面。
    1982年7月6日,喻老师应邀去了北京。第一天就在玉泉山与胡耀邦见了面。耀邦同志快步迎出家门口,紧握喻老师的双手,恭恭敬敬地叫了一声:“喻老师!”此时此刻,76岁的喻老师竟激动得流出了热泪,哽咽得一时说不出话来。他随后的交谈中,胡耀邦对喻老师说:“很久以来,我一直在寻找小学和初中时的老师,直到现在才只见到了您啊!”“您还记得么?杨勇同志也是您的学生,可惜他眼下不在北京,不然他肯定会来看您。”……胡耀邦虽位居中共中央主席的最高位置,但仍以师礼相待,十分平和诚恳。他和喻老师促膝谈心,共叙情怀,足足谈了三个多小时。从过去谈到现在,从故乡浏阳谈到四化建设。他尤其关心教育和人民的生活问题,不断询问马鞍山的生产情况和社会治安、物价、物资供应情况,连鸡蛋多少钱一个,猪肉多少钱一斤,都问得十分仔细。他还关切地问喻老师家庭住房面积多少,家庭收入如何,有什么困难,等等。喻老师不安地说:“我知道,您很忙,日理万机,不能占你更多的宝贵时间。”胡耀邦恳切地回答:“老师来了,纵忙也得相陪。”他硬是留老师在家中住了十天,且抽空陪老师游故宫、长城……离北京的前一天,耀邦同志还请喻老师去中南海游览,并合影留念,共进晚餐。临别,耀邦同志为老师买了回程的卧铺票,向老师赠送了高级皮衣,高级药酒等礼品,亲自送老师启程,嘱老师珍重身体,以后再到他家中做客。1988年11月19日,胡耀邦同志刚刚到达湘潭市,听说喻老师已在湘潭定居,便又一次拜会了喻老师,师生又一次促膝长谈……
    这一切,使得喻先生深深感受到为人师的伟大和自豪,感受到胡耀邦的博大胸襟和崇高风范。1989年4月15日,当喻先生从电视上获悉胡耀邦同志不幸逝世时,时年83岁的他竟老泪纵横,痛心疾首地长呼:“老天爷啊,你为什么不把耀邦留下?我已经83岁了,我多么愿意替他去死呀!”

主办单位: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08641号
地址:湖南省浏阳市文家市镇   邮编:410315
电话:0731-83768005   电子邮件:www.wenjiashijng@163.com

公安备案号:4301810200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