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

学术动态

胡耀邦求学历程对其早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
时间:2017-06-11 11:14
【摘要】一个人前期的受教育经历,很大程度将影响其后来的价值观取向。伟人也一样,胡耀邦在家乡求学十年,展现出的独特人格魅力,坚定价值取向,崇高报国决心,为其后来长达六十年的戎马倥偬革命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求学历程   价值观形成   影响
    1920年至1930年是胡耀邦接受学校教育的宝贵十年,更是其价值观形成的起步十年,通过求学阶段的磨砺,培养了他吃苦耐劳、刻苦学习、尊师重道、追求新知的良好品质,塑造了他关心家国时事,忠诚党的事业,立志改造旧社会的坚定决心,这些都是胡耀邦早期形成的价值观。本文试就胡耀邦求学历程对其早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做一定阐述。
一、浓厚的家族底蕴对胡耀邦价值观形成起到了铺垫作用
    胡耀邦的祖辈们都是客家人,受客家文化的影响,胡氏家族历来遵循重文尚教以求知书识礼的家风。在胡耀邦之前,族内就先后培养出了胡名钟(胡耀邦的曾祖父)、胡成翰(胡耀邦的祖父)、胡祖仪(堂房三伯)这三位有声望的知识分子。据胡氏族谱记载“胡名钟,幼勤诵读,通经史,弱冠早已知名”,胡名钟不仅自己饱读诗书,还非常重视族人文化教育,他创办的胡氏私塾——“种桃书屋”,便是后来胡耀邦的启蒙学校。胡成翰,博通经史、崇尚圣道,能写古文,一生倡导兴学济贫,修桥补路,往后胡耀邦父亲胡祖伦具有的坚强豁达、乐助乡邻的性格,深受其影响,渐渐地这些秉性也感染了胡耀邦自己与兄长。胡祖仪,作为耀邦的私塾老师,他给耀邦取了名字,寓意其今后会安定邦国,大有出息;创办并招收他入了新式学堂兴文小学,可以说是幼年耀邦学业上的恩人。此外,胡耀邦母亲刘明伦深明大义的处事风格,也对年幼的耀邦触动很大。
    在这样的家庭背景长大,胡耀邦从小就充满了灵气,显现得很聪慧。据乡邻回忆,胡耀邦三四岁时,就能跟着兄长到山坡拾柴,到田里拔草,到田间地头背扛秋收的红薯、稻谷,因为模仿能力强、记忆力好,小耀邦甚至能用树枝跟上私塾的哥哥胡耀福学写字,念《百家姓》。闲暇之余,胡祖仪常会给胡耀邦讲杨家将、岳飞、戚继光、谭嗣同等爱国英雄的故事,让他了解什么是善恶忠奸、什么是民族大义。或许正是受到族人、家人潜移默化般的教导,及大批感人至深英雄故事的熏陶,坚定了胡耀邦后来刻苦读书报国的信念。
二、变化的学习环境对胡耀邦价值观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
    胡耀邦早年共经历了私塾教育、初高小教育、初中教育的学习阶段,从中他既体会了旧学的繁文褥杂,也感受了新学的蓬勃生机,但无论在哪种环境下学习,他的各种表现,都可圈可点。
    就读兴文小学,他在学业上和品德上都严格要求自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入学后的第一次考试,就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课余生活中,他爱打抱不平,曾帮受欺负的同学出头;喜尊老爱老,曾为年迈的阿婆拾柴,导致自己头部受伤,依然安慰阿婆不用放在心上。就读里仁学堂时,他承受了求学路途远、家庭条件差的压力,欣然接受先进文化知识与进步思想的洗礼,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据胡耀邦老师甘恩藻回忆:“我在里仁学堂教了二十几年书,所见最为好学的学生,莫过于胡耀邦。一个高小学生能写出长篇大论文章者,在当时就属寥寥,若在今日,可断言更是凤毛麟角也!”。作为少先队长的胡耀邦,尽心尽力的辅助农会开展了大量宣传工作,如抄写材料、发通知、送信、书写标语等,胡耀邦曾自拟过一条标语:“七十二行早回家,晚上杀了莫怪他”,这些标语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震慑敌人的作用。就读浏阳县立初级中学时,他尊敬师长,兴趣爱好发展广泛,文化知识提升的同时,思想素质也与日俱增,在浏阳苏区,成为共青团员后,他带领少先队员、儿童团员,发挥自身聪明才智,组建文艺宣传队,创办少共列宁小学。可以这么说,胡耀邦离校后迸发出强烈革命事业心和高度政治责任感,其实在求学过程中就已生根发芽。
三、难忘的秋收听讲对胡耀邦价值观形成起到了指引作用
    1927年9月,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发动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由于起义军力量薄弱,兵力分散,加上一些军事负责人骄傲轻敌,各路起义军很快便相继受挫,被迫南下,9月19日部队辗转会师于文家市镇里仁学堂。为了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毛泽东做出了放弃攻打大城市长沙的战略决策,会师大会上,胡耀邦有幸目睹了中国革命斗争史上这一重大事件。
    这是年仅12岁的胡耀邦第一次见到毛泽东,并聆听他发表演讲,虽然不能完全听懂,但那个小石头打破大水缸的比喻:
“这次秋收起义我们打了几个败仗,这不要紧,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还留有队伍。我们现在力量很小,好比是一块小石头,蒋介石好比是一口大水缸。可我们这块小石头,总有一天要打烂蒋介石那口大水缸。因为老百姓在我们这一边,有了群众就有了天下……。”
却使他印象至深,由此也成为了自己的座右铭,终身不忘。起义部队在文家市待了几天后,便沿罗霄山脉南下,转向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农村坚持斗争。浏阳很快又被国民党反动派占领,而胡耀邦深受毛泽东的讲话鼓舞,更加坚定了自己投身革命的信念,继续帮助农会开展斗争。著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访问延安时,毛泽东曾介绍胡耀邦他认识说道: “你别看他个子小,这可是我们红军自己培养出来的秀才哟!”。当时胡耀邦自己也不会想到,与毛泽东碰巧的一次相遇,在此后的年代里,自己的命运竟会和这个高个子的毛委员联系在一起,并终生追随他的事业。
四、复杂的时局形势对胡耀邦价值观形成起到了激励作用
    1927年4月,正当国民革命军北伐节节胜利之时,蒋介石在上海突然发动“四·一二” 反革命政变,向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举起屠刀。5月21日,反动军官许克祥在长沙也发动“马日事变”,三湘大地一篇白色恐怖,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倒在血泊中。面对日益恶化的时局形势,坚强的共产党人领导工农军分别于1927年5月、1927年9月、1930年8月三次攻打长沙,虽结局都不尽理想,可沉重的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也逐渐培养出了大批的农村革命力量,这其中就包括少年胡耀邦。
    1930年8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一军团抵达江西省万载县黄茅镇,发起了对盘踞在文家市之敌戴斗垣部的战斗,这期间,胡耀邦为工农红军送饭送水、查路条、送信,表现的英勇机智,深受红军喜爱。战斗取得胜利后不久,年仅15岁的胡耀邦凭借自身过硬的文化素质与积极投身革命的热情,告别父母兄嫂,踏上了前往江西的革命征程。在江西,他从油印技术工人做起,后因优异表现,被委任团特委儿童局书记等职,由他编写的革命歌曲《时刻准备着》至今还在各地传唱。
从学校出来到参加革命,不到一年时间,胡耀邦就实现了由单纯的学习好榜样角色向苏区红小鬼形象的华丽蜕变,自己的价值取向也随之一步步得到了升华与实现。1933年,时任少共中央少年先锋队总队长的张爱萍如是评价胡耀邦:“聪明活泼,热情能干……,小小年纪就有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强烈愿望和坚强决心”。
【参考文献】
①张黎群、张定等著《胡耀邦传》第一卷(1915-1976)人民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5年版
②满妹著《思念依然无尽 回忆父亲胡耀邦》 北京出版社  2011年版
③刘发源著《胡耀邦与家乡浏阳》 中共湖南省浏阳市委党史办公室编  1999年版
④刘善文、杨贵香等著《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江西人民出版社 江西出版集团  2007年版

主办单位: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08641号
地址:湖南省浏阳市文家市镇   邮编:410315
电话:0731-83768005   电子邮件:www.wenjiashijng@163.com

公安备案号:4301810200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