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

学术动态

金风呼啸军旗扬
时间:2018-03-29 13:35

原标题:金风呼啸军旗扬(军旗飘扬)
    作者:张星波

丽日晴空,怀着一腔敬意,我再次踏上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的叩访之路。

浏阳文家市,是个位于湘赣两省四县(市)交界处的乡村古镇,东接江西万载、宜春,南接萍乡,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因“文姓”大户人家聚集而得其名。据说昔日毛泽东曾经风趣地对人说:“我母亲姓文,来到文家市,就像来到了我的外婆家。”这里盛产鞭炮烟花,经济文化繁荣,地理位置优越,素有“东南锁钥、吴楚咽喉”之称,历为兵家必争之地。

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背靠青翠叠嶂的文华山,面朝碧波荡漾的南川河。这其实是一所具有清代中晚期建筑风格的书院,飞檐翘角,古朴典雅。伫立在纪念馆门楼前,仰望着高墙上郭沫若题写的“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白底黑字,苍劲飘逸,我情不自禁地想起毛泽东那首气势磅礴、壮怀激烈的《西江月·秋收起义》: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穿越时空,我又仿佛走进那峥嵘岁月……

会师纪念馆由历史陈列馆和旧址两部分组成。

陈列馆以历史事件为线索,按时间顺序,将陈列设置成四个部分,再现当年的起义烽火。里面存有毛泽东当年领导秋收起义革命活动的许多有关文献、照片和实物。

旧址原系浏阳八大书院之一,创办于清代,初名文华书院,后更名为里仁学校。其结构和布局基本上保存了原建筑风格,三栋两院,分左、中、右对称布局,一共四进,由讲堂、大成殿、成德堂、文昌阁、魁星楼、武帝庙、操场等组成。

进旧址前门,迎面可见镶有三个玻璃窗的水泥窗,中间玻璃窗里挂着“中国工农红军第一面红旗”。里仁学校大门两侧,一副红底黑字的对联赫然入目:“以文会友,为国储才”。学校正门左右两边墙下角上,有当年红军书写的大幅红字标语“建立工农政权”“欢迎白军士兵官长来当红军”等。会师旧址经过多次修葺,复原了毛泽东当年住房、前敌委员会会议室、会师操场、秋收起义部队伙房等遗址,再现了当年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的壮阔雄伟场景。

1973年初春,文家市在和煦的阳光中迎来了美国著名作家、记者海伦·斯诺。她参观会师旧址,仔细了解陈列,还访问了纪念馆附近廖家冲的农民彭家强……这一切,都给海伦留下了无比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她在后来的名著《毛泽东的故乡》一书中盛赞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文家市转兵。

青山幽径,是她清丽韵致的生态底色;红色沃土,是她浴血重生的铮铮傲骨——文家市,在中国革命史、建军史上,注定要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1927年,为了挽救中国革命,党中央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决定立即在湘鄂赣粤四省举行秋收起义。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是为“八七”会议。会后,毛泽东到湖南,在长沙市郊沈家大屋召开了改组后的中共湖南省委会议,制定了秋收起义计划。9月初,他在江西安源张家湾召开军事会议,正式成立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指挥机关——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具体部署了起义各项事宜。参加起义的部队主要由我党掌握的革命军队和工农武装组成,统一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二、三团。

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军旗飘扬,霹雳震天。由党中央特派员、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和总指挥卢德铭领导的秋收起义,迎着时代的暴风骤雨爆发了。它像惊雷,震撼着祖国的山川大地;它像火炬,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燎原烈火;它像航灯,指引着中国革命的道路。

秋收起义组建了第一支工农革命军,亮出了共产党领导的第一面人民军队镰刀斧头的鲜艳军旗。在以夺取长沙为目标的进军中,工农革命军所辖三个团,分别在修水、安源、铜鼓三地发生武装暴动。

秋收起义第三团是毛泽东亲自指挥的。9月6日,他和浏阳首任县委书记潘心源等从安源出发后,在浏阳和铜鼓的交界地遇敌。潘心源一见敌人盘查,有意将敌人引开。毛泽东估计敌人会追上来,便丢了一些铜板在路上,躲在长满树木杂草的水沟里,团丁看到铜板,以为是他跑时掉的,就说:“还在前面,快追!快追!”毛泽东摆脱了敌军的追赶,安全脱险。

9月10日,毛泽东赶到铜鼓,立即召集排以上干部在团部肖家祠堂开了会。9月11日,第三团顺利占领了浏阳白沙镇,翌日又攻克了东门镇。9月14日,敌人疯狂反扑,为了保存实力,三团退到白沙上坪宿营。那是毛泽东湖南一师同学陈锡虞的老家,一个很偏僻的地方。这时,相继传来一团、二团进攻受挫的消息。毛泽东当机立断,在上坪村下新屋召开三团连以上干部参加的军事会议,提出放弃原定攻打长沙的计划,暂时向江西萍乡方向转移;随即派人通知第一团尽快与第三团会合;并致信中共湖南省委,建议停止执行长沙暴动的计划。17日,毛泽东率领三团从铜鼓返回浏阳,在孙家塅附近赶上一团。前敌委决定19日三个团在文家市会师。

文家市是农村小镇,当时各路起义部队一下子聚集在这里,小镇顿时热闹起来。

1927年9月19日早饭后,工农革命军第三团首先抵达文家市,击溃了文家市伪团防局清乡队,砸烂团防局牢房,救出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随后,一团、二团也先后到达。

当晚,毛泽东在里仁学校后栋教室——成德堂主持召开了前敌委员会会议,讨论了部队的进军方向问题。在总指挥卢德铭等大多数前敌委员的支持下,果断地否定了师长余洒度坚持的“取浏阳直攻长沙”的主张,决定将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部队作战略退却,先退到萍乡,然后退往湘南。文家市转兵拨正了革命的航向。

秋收起义中,因受敌强我弱、国民党反动派又早有防备等诸多因素影响,三个团虽英勇奋战,终相继失利,损失惨重。会师时,部队由起义前的五千余人,减员到一千五百多人。为了保存实力,重振士气,毛泽东精心准备了一次鼓舞人心的演讲。

20日清晨,在里仁学校操坪里,聚集着艰苦转战来到文家市的工农革命军。晨曦微露,毛泽东从里仁学校侧门走了出来,他目光坚定,满脸挂着笑,大声说,中国革命没有枪杆子不行。这次秋收起义虽然受挫折,但算不了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的武装斗争刚刚开始,万事开头难,干革命就不要怕困难。我们有千千万万的工人和农民群众的支持,只要我们团结一致,继续勇敢战斗,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我们现在力量很小,还不能去攻打敌人重兵把守的大城市,应当先到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去,保存革命力量,发动农民群众,开展土地革命。他还挥舞着拳头,打了个生动的比喻:“我们现在力量很小,好比是一块小石头,蒋介石好比是一口大水缸,总有一天,我们这块小石头,要打破蒋介石那口大水缸。”话音刚落,会师坪里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事实上,正如毛泽东预言,1930年8月20日,当毛泽东、朱德亲自率领红一军团回到文家市时,不仅取得了歼灭国民党戴斗垣一个旅的辉煌战绩,还解决了红三军团被围堵的困境。8月23日,在浏阳永和镇石江村李家大屋,红一军团与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的红三军团胜利会师。24日,整编成立了赫赫有名的红一方面军。

当时趴在操场围墙上,全神贯注地聆听“毛委员”慷慨激昂演讲的两个细伢子,稍大的十四岁,叫杨勇,后来成了开国上将;稍小的才十二岁,叫胡耀邦,后来成了中共中央总书记。他们,续写了文家市的红色传奇。

1927年9月21日,秋收起义部队离开文家市,沿着湘赣边界罗霄山脉南下,取道萍乡,向农村进军。一路战斗后,部队剩下不到八百人。9月29日,在江西永新三湾,毛泽东将一个师整编为一个团,并且将支部建在连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就是党史、军史上著名的“三湾改编”。

10月27日,秋收起义部队在毛泽东的率领下,迂回曲折,历尽艰难,终于到达茨坪,将工农革命军的红旗插上了井冈山。

弹指一挥间,九十年过去了。徜徉在文家市会师旧址的庭院内,凝眸墙头上“打土豪分田地”的红色标语,我耳际似乎响起那激越、嘹亮的冲锋号角声。抚今思昔,井冈梦与中国梦是一脉相承的。生活在今天的人们,理应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用新的胜利去告慰那数以万计、构筑钢铁长城的烈士英灵,让秋收起义精神更加光芒闪耀,让迎风飘扬的军旗更加鲜艳夺目!

主办单位: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08641号
地址:湖南省浏阳市文家市镇   邮编:410315
电话:0731-83768005   电子邮件:www.wenjiashijng@163.com

公安备案号:43018102000417